总是过敏?
食物、植物、甚至是气体,过敏原的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,而很多疾病的发生也都与过敏密切相关。在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疾病治疗过程中,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做“过敏源检测”。由此,“过敏原检测”是什么,在什么情况下才应该做,对于抗过敏治疗有何意义等问题也成为一些患者共同的疑问。
过敏原检测方法多 适应症各不同
过敏原可分为接触过敏原、吸入过敏原、食入过敏原和过敏原四类,每类过敏原都可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疾病。在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疾病中,过敏性皮肤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。过敏性皮肤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是过敏原的反复接触,明确自身的过敏物质,才能有针对性地避免接触过敏原,以减少发病的几率。过敏原检测的方法包括斑贴、点刺、抽血等多种方法,而不同的过敏原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皮肤病:
斑贴试验:主要适用于接触性皮炎、化妆品过敏的过敏原检测
点刺试验:主要适用于湿疹、荨麻疹、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过敏原检测
特殊过敏原检测:适用反复性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检测
食物不耐受检测:适用于与食物过敏有关疾病的过敏原检测
过敏原检测要依据自身过敏史有针对性选择
目前,过敏原检测多达200多项,能测出具有生化层面上特异性过敏及食物不耐受、假性过敏、隐蔽性过敏的过敏原。但是,“并不是所有的过敏反应都能找出相应过敏原”,谷梅主任指出,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过敏原检测找出过敏原,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理性选择。通常情况下,患者不可能为了找出过敏原,将所有检测都做一遍。过敏史是选择过敏原检测项目的重要参考,反复发生过敏或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。患者应该留意自己在过敏前吃了什么、或者是否在去过一些特定的场所就容易发生过敏反应。“这些细节看似不足轻重,但却对与过敏原的预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”谷梅主任表示,通常情况下,依据自身症状和过敏史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敏原检测,往往更能够高效、直接地找到过敏原。
此外,找出过敏原后,其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也值得关注,“体内、体外对过敏原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”。谷梅主任指出,“有时候患者检测后发现对某种过敏原只是轻微过敏,这种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,此时患者可以少量摄入或接触过敏原,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就应该在生活中避开。”
相关资讯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适宜糖尿病人吃的10种水果
- 警惕高血脂的危害
- 高血压防治不妨多点“耐心”
- 关爱中老年人的专属饮食
- 全身健康“脸”上查,比比看看早发现
- 花椒水可以泡脚吗?有什么功效?
- 夏季喝什么茶可以去火?喝哪款茶能控压?
- 高血压患者饮食别忘控糖
- 雨季人体易患湿疹 5禁忌你要知道
- 小暑清热养血防暑系列之冬瓜荷叶鸭汤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